井岡山黨性教育的革命遺址有哪些,教育有哪些意義?
井岡山黨性教育的主要革命遺址有湘贛邊界一大會址、毛主席舊居、工農兵政府舊址等,開展井岡山黨性教育,有利于弘揚紅色文化在革命、建設和改革中的寶貴精神作用,那么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。
一、井岡山黨性教育的主要革命遺址
1、湘贛邊界一大會址
原謝氏慎公祠,建于晚清,磚木結構。
2、毛主席舊居
為磚木混結構的二層樓,有1個小廳,10個小屋,樓上有八角形天窗,故又稱八角樓。
3、中國共產黨井岡山前敵委員會舊址:原攀龍書院,始建于1867年,是一幢三層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建筑,有一個樓閣,兩個天井,前后二廳,十四間房,面積664平方米,一層、二層為紅軍醫院,三層為前委辦公室。
4、工農兵政府舊址
為一民宅,一廳七間,一個天井,占地246平方米,是各部、委辦公的場所。
5、茨坪革命舊址群
這里曾經是革命根據地內黨、政、軍的最高指揮中心。這里有許多重要設施,如毛主席舊居、紅四軍軍部、中共井岡山前委、湘贛邊境特委、湘贛邊境工農兵政府、湘贛邊境防務委員會等各高級領導機關,以及紅四軍軍部、軍官教導隊、軍械處等。建筑物都是土質青瓦的民房或商鋪。茨坪周圍的天險五哨,當年都修建了防御陣地、了望哨、營房等建筑,黃洋界哨口就是其中重要一處。
6、谷倉會師遺址
谷城會師舊址,西距茅坪14公里。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中心,著名的朱毛會師,紅四軍成立的地方,紅四軍第二次黨代會的地方,紅四軍軍政教導隊成立的地方。井岡山之戰在兩軍會師后進入了全盛時期。主要景點有:井岡山會師紀念館、會師橋、龍江書院、井岡山會師紀念碑、紅四軍建軍廣場舊址、紅四軍舊址、井岡山根據地烈士陵園、文星閣等。
二、井岡山黨性教育的意義
1、有利于弘揚紅色文化在革命、建設和改革中的寶貴精神作用,讓“紅色文化”發揮育人、凝聚力量的作用。紅色文化的發展對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導和整體協調具有積極意義。
2、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可以增強人民的愛國情懷,培養人民的高尚情操,創造人民的創新精神,進一步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。
3、紅色文化促進黨的思想政治建設。充分利用各地紅色文化資源,充分發揮其在高級政府育人中的重要作用,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。
4、井岡山紅色教育培訓可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,可以“照鏡子”、“正衣冠”,學習歷史,把歷史和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,對黨員的黨性有很好的教育作用。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中,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,注重歷史研究和實踐實踐的有機結合,深化紅色文化影響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和經驗。
5、紅色文化為育人提供了良好的環境。弘揚紅色文化可以抓住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利時機,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文化資源的應有作用,加強管理,讓廣大黨員干部有一次實實在在的參觀,觸動心靈。
以上是“井岡山黨性教育的革命遺址有哪些,教育有哪些意義”的介紹,希望對您有所幫助。
以上就是關于“井岡山黨性教育的革命遺址有哪些,教育有哪些意義?”文章的全部內容,如果您要參加井岡山培訓、井岡山紅色培訓、井岡山紅色教育,歡迎撥打本校的電話聯系我們的老師進行報名!
本文鏈接:http://www.pump-info.com/qa/jd/903.html,轉載請注明出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