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td id="0yecu"></td>
  • 中共永新縣委黨校(永新縣行政學校、永新縣三灣干部學院)主要面向全國黨政機關,企(事)業單位開展井岡山紅色培訓,黨員干部培訓,黨性教育,是開展紅色文化教育的理想基地。
    0796-7881233
    當前位置:井岡山紅色培訓 > 培訓心得

    井岡山培訓總結發言

           10月28日,北航離退休處機關黨支部第一小分隊一行6人奔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,這趟紅色之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現在我來發表一下我的總結發言:

           在三天的井岡山培訓行程中,我隨同小分隊一起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及小井烈士墓,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,踏訪毛澤東茨坪和大井舊居,拜訪小井紅軍醫院,探尋黃洋界紅色景區,游覽上井造幣廠。我們身穿一套軍裝,重走一段紅軍路,吃一碗紅米飯,喝一碗南瓜湯,傾聽革命英雄的故事,感悟黨和人民的偉大。一樁樁一幕幕感人的畫面,在我腦海里久久回蕩……

           井岡山培訓總結發言,我想起,那天行至井岡山烈士陵園前,烏云密布,天空驟然下起大雨,我們穿上雨衣,拿上花圈,沒有停下腳步。雨水打到黃色和白色的菊花上,水珠晶瑩,像悲傷的眼淚。我們給烈士敬獻花圈,鞠躬默哀,聽講解員講到這樣一串令人震驚的數字。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,在井岡山斗爭的2年4個月時間里,共有4.8萬余名英雄壯烈犧牲,平均每天有近60名革命先烈獻出寶貴生命,其中只有15744位留下了姓名,其余3萬余位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誰,來自哪里。走出烈士陵園,雨還在淅淅瀝瀝的下著,習習涼風吹動著草木,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走下臺階。第一組60步,象征著陵園在198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之際建立;第二組49步,寓意新中國于1949年成立。一步、兩步,三步,時光仿佛倒流回那個風雨飄搖的戰爭年代,一個個英雄的形象在我的腦海中閃現。
     
           我想起,偉大的革命烈士、朱德的妻子伍若蘭同志,為了掩護紅軍首長和主力部隊安全撤離,負傷被俘。已懷有身孕的她,受盡酷刑,但對紅軍的去向,她始終沒有吐露一個字。敵人說,只要她發聲明,宣布和朱德脫離關系,就留她性命,被她毅然拒絕。她說,“若要我低頭,除非日頭從西邊出,贛江水倒流”。氣急敗壞的敵人將她腹中胎兒剖出,把她頭顱砍下,掛在贛州城門示眾。年僅23歲的伍若蘭,我們的巾幗英雄,她沒有等到成為一名母親,沒有盼到革命的勝利,沒有看到新中國的成立,就壯烈犧牲了。
           我想起,時任江西永新縣縣委書記的劉真烈士,被捕后嚴詞拒絕敵人的誘降。敵人看他書生面貌,覺得他肯定熬不住酷刑的折磨,將他放入一個木籠中,架在火上蒸。蒸籠的溫度慢慢升高,我們想象不到劉真的身體承受著怎樣的痛苦,敵人給了他無數次反悔的機會,但他至死沒有動搖心中的信仰。不墜青云之志,永懷赤子之心,“我生是共產黨的人,死是共產黨的鬼”這是23歲的他犧牲前留下的豪言壯語。
           我想起,時任江西蓮花縣縣委書記的劉仁堪烈士,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。在刑場上,他高喊“共產黨萬歲”,殘暴的敵人割掉了他的舌頭,鮮血瞬間從他嘴里流下,染紅了地面。令人沒想到的是,他竟然用自己的腳趾蘸著地上的鮮血,寫下“革命成功萬歲”六個大字。大義凜然,視死如歸,他對黨和國家的忠誠、對革命勝利的信念刻在錚錚鐵骨里,是任何酷刑都帶不走的史策丹心。惱羞成怒的敵人再次施以酷刑,將他的肚子剖開,裝滿石頭,34歲的劉仁堪被活活折磨致死。
    革命英烈       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革命烈士和戰斗英雄……

           井岡山培訓總結發言我想起,為了革命工作,將出生不足一個月的孩子送給別人撫養的紅軍女戰士曾志。
           我想起,把所有消炎的鹽水都留給普通戰士,自己卻不舍得用一點的紅軍首長張子清,最終傷口嚴重發炎,腹部及以下重度腫脹,不治身亡。
           我想起,小井紅軍醫院的130多名傷重患者和醫護人員,在被俘后堅決不透露組織的去向和秘密,無計可施的敵人將他們全部殘忍殺害,尸堆如山,血流成河。
           我想起,轉移路上那一行只是想坐下來休息一會兒、卻再也沒有醒過來的隊伍,他們只是一群十幾歲的孩子,戰爭讓饑寒交迫、疲憊不堪的他們永遠的睡在了這片他們拼死守護的地方。
    曾志魂歸井岡
    曾志魂歸井岡
    張子清介紹
    張子清介紹

           英雄生死路,卻似壯游時,八百里井崗,青山處處埋忠魂。我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感動和敬佩之情,滾燙的眼淚和冰冷的雨水,混雜在一起,滴入這片英雄的土地上。
          井岡山培訓總結發言 我看到雨中絡繹不絕的人群,沒有停下吊唁烈士的腳步,我知道,歷史沒有忘記他們,人民沒有忘記他們。他們的鮮血化成最耀眼的旗幟,讓我們永遠銘記那段風云激蕩的歷史。我想告訴我們的人民英雄,這盛世如你們所愿,這人民不負你們的榮光。
           我記得,每天清晨,叫醒我的不是叮鈴叮鈴的鬧鐘,而是窗外飄來的《我和我的祖國》的歌聲。伴隨著小提琴悠揚、婉轉的旋律,人們聲聲歌唱祖國,句句訴說忠腸。“我和我的祖國,一刻也不能分割。無論我走到哪里,都流出一首贊歌……”這一刻,我更加感受到紅色基因在井岡山人民的血液中流淌。
           我記得,每當夜幕降臨,華燈初上,火炬造型的路燈,發出耀眼的紅光,將整個井岡山點亮。像一個個火種,將希望和信仰播撒到更遠的地方。
           我記得,茨坪中心的挹翠湖風光旖旎,每天晚上八點,湖面噴出半圓形的水幕,上面映出散發金色光芒的黨徽,市民和游客駐足觀看。湖邊的小廣場,廣場舞的音樂是《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》,新時代的人們在用自己的方式,表達對黨和國家的熱愛。
           我記得,每天都有從全國各地慕名來井岡山參觀和學習的人,他們有小學生、中學生、大學生、研究生,他們有企業職工的學習團,有以家庭為單位的游客,他們都受到中國共產黨精神的感召,對學習中共黨史充滿熱情。學史增信,知史愛國,這一幕讓我深深地體會到,“人民有信仰,國家有力量,民族有希望”。

           我記得井岡山培訓總結發言革命博物館帶給我的震撼,新時代的井岡山人充分利用聲光電技術,重現毛澤東、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等宏觀場面,讓人們身臨其境學歷史,感同身受悟精神。講解員聲情并茂,游客們耳聽心受。
    井岡山隨處可見的紅色標語       我記得,井岡山隨處可見的紅色標語,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,“共圓百年夢,奮進新征程”,“學黨史,悟思想,辦實事,開新局”。
    大井毛澤東故居
    毛澤東大井故居

           我記得,人杰地靈的井岡山,在毛澤東大井故居那里有兩棵神樹,在第三次反“圍剿”失敗后,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。在18年之后的1949年,新中國成立,枯死的樹心長出嫩芽,它們重新變得蒼翠茁壯。就像井岡山精神,永遠不會熄滅,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!
    賀頁朵入黨誓詞
    賀頁朵入黨誓詞

           我不會忘記,軍民的魚水情深,“最后一把米,拿去當軍糧;最后一尺布,拿去做軍裝”。
           我不會忘記,那條山勢險峻、崎嶇不平的羊腸小路,那是毛澤東和朱德,帶領人民群眾挑糧上山走過的地方,來回一百多里路,擔子有三四十公斤重。但是,草鞋磨穿,腳底流血,沒有人掉隊,沒有人抱怨,革命的路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來的。
           我不會忘記,博物館里陳列的那份有一些錯別字的入黨誓詞,它來自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賀頁朵。雖然有些字寫錯了,感情卻真摯、毫不摻假。“努力革命……永不叛黨”就是他最忠心的表達。

           井岡山培訓總結發言三天時間轉瞬即逝,鐘靈毓秀的井岡山讓我戀戀不舍。7月18日,我們啟程離開,我感覺肩上的行囊變得很重,我想那是感動和信仰的重量?;赝麄ト朔?,竹林漫山,青翠欲滴,猶如革命英雄的氣節,永不褪色。出租車疾馳而去,34米高的巨型火炬與我遙遙相望,它似乎在訴說著,穿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永垂不朽,中國人民的紅色血脈會永遠賡續下去。

           井岡山培訓總結發言同行的一位老師說,我們把革命的火種帶回家吧!我說,我不僅要把它帶回家,我要把它帶到我去過的每一個地方,傳遞給我見過的每一個人,我想看著它在祖國的每一個角落綻放光芒,讓世界上的每一位華人都有奮斗的方向。同時,我想留一顆火種在心上,它會指引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再彷徨、堅定信仰,為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綿薄力量。

        以上就是關于“井岡山培訓總結發言”文章的全部內容,如果您要參加井岡山培訓、井岡山紅色培訓、井岡山紅色教育,歡迎撥打本校的電話聯系我們的老師進行報名!
       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pump-info.com/xc/959.html,轉載請注明出處!

    關閉

    關于舉辦“弘揚紅色精神,庚續紅色血脈” 主題井岡山、瑞金紅色教育培訓的通知
    顶级彩票